我覺得作者說得很好耶

大多數人都覺得 留學深造  就是要把某個領域某些學科跟專業  學精學好

但 事實上未必如此 連用我們母語中文都不見得能學好的東西  怎麼可能只用留學短短一兩年  又要用不熟悉的英文學習  就能夠學好呢!?

留學最主要是能夠看看自己的能耐在哪吧

畢竟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  還要面對課業跟經濟的壓力  而且都要一個人面對  什麼都要自己來  抗壓性要非常強呀!

留學的價值跟意義到底是啥? 來看看作者怎麼說吧

 

作者/陳宥勳
//文章來源//
換日線

 


作者前言:老實說,「尋找自我」這個標題,下得是有點「空靈」、「文青」或是「不切實際」,但這確實是我所經歷的真實過程與體會──用白話文來說的話,就是留學之後,你會一直想「到底我來留學要幹嘛?」

我即將完成英國一年制碩士學程的學業。雖然還沒有體驗完「一整輪的留學生活」,但待了一陣子,其實多少也有些感覺。

但在繼續講下去之前,我想先聲明:這是我個人的經驗,絕不代表所有留學生;同時,這也絕不是一篇「得了便宜還賣乖」的文章。換日線平台說它歡迎多元與不同的觀點,在此我便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與論述,歡迎讀者自行參考。

 

//英國留學分享// 留學英國唸碩士,就可以「厚植專業」、「體察文化」?抱歉,我兩者都沒學到──對我而言,它是尋找自我的捷徑

 

留學到底可以學到什麼?學科?文化?

關於這個問題,我目前的答案是「什麼都學不到」──但我認為留學,會是一個人「尋找自我」的最好捷徑。

我知道,這是一個蠻令人匪夷所思的回答,畢竟都已經花費大把的時間跟鈔票在「留學」這件事情上,所帶來的卻不是任何實質上「有用」的滿足感,而是如此「文青」的形容,我想這看起來是筆非常不划算的投資,是吧?

其實不然──我認為「尋找自我」這件事情,在現今社會中的「價值」絕對不斐,甚至是格外彌足珍貴的事情,但關於「尋找自我」為何不可多得且昂貴,我想我必須得另外再花上一大段篇幅、甚至另外一篇文章來解釋,在此請容後再述。

我想先解釋一下,為何我會說自己在近一年的英國碩士學程生涯中,所謂的「專業學科」和「文化」,一樣都沒學到,或者更精確點來說,一樣都沒學好:

「念了外國碩士就比較專業」?恐怕不是如此

首先,在英國的知名大學念了某科系的碩士班,很多人會說:「你可以學到該科系的專業知識,厚植專業實力。」通常,多數人也會認為多了一個「留英碩士」的頭銜,在該領域的專業也必定比「土學士」、「土碩士」要強。

但,說老實話,對於在台灣念四年大學後才出國留學如我的人來說,實情絕非如此:不只各國產業、學術研究發展現況不同,同樣專業若運用到職場,也必須視不同的情境、變化不斷調整學習;更多反駁上述說法的文章(很多來自過來人的匿名「真誠告白」),數量也不在話下──

普遍來說,最簡單的講法就是:連在大學花了四年,用中文都不見得學完整的東西,在接下來的一年,卻要用你的非母語,在一到兩年內的時間將這門知識學到精通、吸收完全,進而轉化成自己的東西,這可能嗎?

我的答案是︰「(或許)還是有可能,但你會痛不欲生。」簡單來說,就是你必須傾注你所有的精力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,以及燃燒你對這個領域熊熊不滅的熱情,才有渺茫的可能──我並不否認任何事情的可能性,但普遍來說,老實講,這個「厚植專業」的過程,可能在你還沒完全進入狀況之前,整段碩士生涯就結束了。

 

//英國留學分享// 留學英國唸碩士,就可以「厚植專業」、「體察文化」?抱歉,我兩者都沒學到──對我而言,它是尋找自我的捷徑

 

「體驗文化多樣性,深入西方文化」?心態、習慣若不改,在哪都一樣

第二,「體驗文化的多樣性」、「深入了解英國(或西方)文化」等等,也是很多人對「出國留學」的期待與想像。

但這首先必須建立在你「必須願意離開跟你相同人種、類似文化的群體」的前提下,才有可能出現。事實上,在留學生的群體中,往往不難發現來自相同區域、國家、文化甚至社會階級相近的人,總是自然地一群群個別聚在一起──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,只是如果你是抱持著要「體驗文化」的心態來的話,這個現實,會和你的期待差異甚多。

此外,對於抱持著這樣需求的人來說,一顆「不畏艱難」、「驍勇善戰」的心,以及「主動想認識人、不怕挫折」的心態,是很必須的──因為你必定會因為溝通上的困難、文化上的差異,以及每個人相異的個性而經常感到挫折、沮喪或是失望。

我自己的觀念是: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認識你,如果想要交到朋友,唯有自己跨出這條人與人之間陌生的界線──當然有時候我也不是那麼的主動,這取決於各種不同的狀況。

此外我也必須老實說,當你在倫敦搭著地鐵、公車通勤時,看到坐在身旁乘客的膚色就像是在「翻色票」一樣,大家來自世界各地時,確實是相當有趣新鮮,甚至會因此覺得這裡「很國際化」、「很多元」,讓人大開眼界。但所謂的「文化多樣性」,絕對不止於這樣的表象而已──當不同民族、文化、職業身份與階級的人們,交融在一個大都會裡,當中更牽涉到彼此國家或族群的歷史脈絡;國家(英國)或城市(倫敦)針對不同移民的法規和政策;不同族裔在這裡的遷居與發展軌跡......

一年兩年的時間,不要說「深入」了,我頂多只看到了這個古老城市的皮毛而已。

所以,與其說留學可以「深入當地文化」,我想倒不如說是「買到一段異國生活的經驗」:因為你可能會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、看到截然不同的風景及建築、遇到你一些從你這輩子還沒聽過的國家來的人,以及經歷你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。

 

//英國留學分享// 留學英國唸碩士,就可以「厚植專業」、「體察文化」?抱歉,我兩者都沒學到──對我而言,它是尋找自我的捷徑

 

留學的價值究竟在哪裡?

那麼,你或許會問,這樣說來,除了多一張文憑之外,難道「留學」比起遊學、交換或是語言學校來說,實際上真的沒有什麼差異嗎?

我認為還是有的:交換、遊學及語言學校等,多是「相對」舒服的體驗過程──畢竟沒有相對高上許多的課業、經濟壓力(有家人全額資助者例外)。

反過來說,我個人認為,經過「留學」的鍛鍊之後,可能相對比較能夠成為「耐操、好用、拚第一」,適應職場壓力的人──我並非否定其他學制的困難度,而是當你真正面對一年甚至兩年以上,要同時克服文化適應、獨自生活、語言能力、學業壓力、同儕關係......等等多重困難,從入學到畢業領到學位的這個過程,身心靈可以說是必然都接受了相當程度的歷練。

面對充滿諸多不確定的未來,這樣的經驗歷練出的「抗壓性」和「彈性」,我想是留學生涯能夠提供的,最重要的價值之一(當然,這樣的歷練也並非一定要在國外進行不可):

以目前台灣大學生普遍的狀況來說──從小念書念到大,結果到了該出社會工作的時候卻發現「生涯路茫茫」,開始擔憂人生出路不如預期──這樣的茫然,在英國、和其他國家的無數學生身上,也同樣會發生。

儘管「可能」因為大環境等因素,部分國家年輕人「茫然」的比例相對較低,但我個人還是會對「國外學生都不會有 XX 問題」、「國外年輕人多有理想多有舞台,台灣就如何如何」等說法一律嗤之以鼻──

原因是我認為,所謂「茫然」,是一個普遍存在於當代社會青年世代中的現況:世界不斷快速變化,就算所謂國外的年輕人比較容易「找到自我方向」,誰能保證五年、十年甚至更久以後,他們不會發現「原來這不是我想要的」?

對誰都一樣,如今這個時代,唯有不畫地自限(同時也不是嚮往國外有個一切完美的應許之地),保持著開放心胸和抗壓性與適應力,不斷持續地跟自己溝通、持續地探索、持續地學習,才有可能找到最後你「真正」想要的那畝田地。

 

//英國留學分享// 留學英國唸碩士,就可以「厚植專業」、「體察文化」?抱歉,我兩者都沒學到──對我而言,它是尋找自我的捷徑


結語:走過孤獨,成就尋找自我的捷徑

留學生涯還有一個好處:孤單。

在國外留學時,你很容易有一個人落單時刻──我想這對很多台灣的學生來說,是一件相對不容易接受的事情,因為台灣是個如此充滿人情味的地方。但在國外,即便出了什麼狀況,得到幫助的機會,確實不是這麼大;此外,研究所的多數同學、同儕都有相對明確的目標與方向,也各自有許多壓力要承擔,你的身邊將不再像是在台灣,總找得到人能隨時跟你同進同出。

來到異鄉,你的親朋好友更遠在天涯海角,無法隨時隨地見面,當你人生陷入低潮時也沒有人能夠聽你訴說、借你一個值得信賴的肩膀依靠。

這聽起來十分的淒涼,但換個角度來說,若你能夠克服這樣的困境,人生也必將會加速進入一個不同的境界──因為人生在學生生涯結束後的階段,絕對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事情,你都只能獨自面對,無法依賴其他人給予任何的幫助。

最後,綜觀上述我所簡單提出的幾個論點,相信你會發現這當中有一個循環:期待→打破期待→重建期待。

在這樣的循環當中,很多既有的價值觀,會不斷地被破壞、再造以及驗證,而透過這樣的過程,自然而然地,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自我。

而我認為,比起學術的知識、專業的訓練、文化的體驗或是異國生活的刺激來說,留學生涯中「尋找自我」這個收穫,是更為巨大的。

因為,唯有你發現了自我、看見了過去的盲點或是挖掘出自己的優勢,這些獲得會真正一直伴隨著你直到人生的盡頭,也唯有這件事情,能夠在你困頓的時候替你找出一條改變的道路。

如果你也期待著「尋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」,那麼留學,或許是值得你考慮的方式之一。

 

 

執行編輯:鄧紹妤
核稿編輯:張翔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iel 的頭像
    Ariel

    Ariel--- Keep Calm and Carry On

    Ar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